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南越王博物院等四馆联合发行2000份免费数字文创产品——“博物馆星球”,广东省博物馆也将发行两件数字藏品。
伴随着数字藏品的持续走热,馆藏文物开始走上“NFT化”之路。NFT(Non-Fungible Toke),中文译作“非同质化代币”,它是虚拟世界中可以交易的数字资产。当下,关于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发行也存在多种声音。博物馆开发数字藏品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对此,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博物馆负责人、文博专家和行业律师。
数字文创及藏品受到热捧
据介绍,新鲜出炉的“博物馆星球”数字文创产品由南越王博物院联合广州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共同发行,基于四家博物馆的外立面建筑、融合数字孪生技术设计而成。
据南越王博物院信息资料部主任李碧燕介绍,数字文创产品“博物馆星球”设计概念体现“天圆地方”哲学思想,“这是博物馆结合NFT概念和受众需求,利用动画特效、渲染动态演绎等技术手段进行二次创作形成的数字产物。”
据李碧燕透露,除了数字文创产品外,“5·18国际博物馆日”后一天,南越王博物院将在5月19日推出两件数字藏品,分别以馆内的“角形玉杯”和“大玉璧”这两件明星级文物为原型打造。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副馆长陈邵峰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将推出两款数字藏品,分别以瓷枕和钟楼为原型打造。
在虚拟世界——元宇宙中,万物皆可“NFT”化。去年3月,佳士得拍卖行以近70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艺术家Mike Winkelmann的数字拼贴画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数字藏品风很快吹到文博界,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多家文博单位推出数字藏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于今年年初推出四羊青铜方尊等4件国宝级文物的数字藏品,上线即售罄;湖北省博物馆上线的首个数字藏品“越王宝剑”,限量1万把,引来60万人在线抢购,短短3秒即售罄。
开发热潮引发行业思考
今年4月,广东省博协下发了《关于国际博物馆日集中宣传数字文化产品的通知》,号召各一级博物馆通过正规授权方式,利用文物资源进行创新创作,发布数字藏品。同月,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率先推出3款数字藏品,以馆藏文物西周兽面纹青铜盉等为原型打造,每款藏品限量8000份,每份售价25元。
“本来我也想买一个留作纪念,但是没想到秒杀速度太快,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卖完了。”陈邵峰对羊城晚报记者说。他认为:“数字藏品的独特性在于每一份藏品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拥有链上独一无二的序列号作为唯一所有权凭证。”
在文博单位积极开发数字藏品的同时,一些“冷思考”陆续出现。今年4月12日,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在北京组织召开数字藏品有关情况座谈会,指出文博单位要“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同时文博单位应该注意“坚持公益属性”“不应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确保文物信息安全”。
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站长刘成基表达了对文物数据泄露可能降低文物造假成本的担忧。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员魏峻也认为:“从数据公开的角度来看,发行博物馆数字藏品还将牵涉后续数字授权方面的系列问题,所以开发数字藏品需要谨慎。”(文艺 黄宙辉)
关键词: 南越王博物院 数字文创产品 国际博物馆日广东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