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3篇(共333篇)原创文章
在2022年第六届万物生长大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上,在《如何打造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的圆桌讨论中,创投两侧做了精彩发言。
本文主要梳理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合伙人张涵对于生物技术风险投资的看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关于文章内容,我并未与张总做过沟通,同时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补充资料。因此,如有纰漏,是我的问题,文责自负。
在分享之前,借用《官宣!红杉中国创业加速器—YUÈ来了!》中的一段话:
通过成立创业加速器,红杉会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在早期投资上,不仅考量商业价值,更考量社会价值。
优秀的创始人越多,就越会带来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总体财富的增加。
1
重视技术的杠杆撬动作用
大部分投资人会说,资金是杠杆,可以成为赛道发展的撬动力量。
但张总的看法是,早期科技型投资,应该去找技术能作为杠杆发挥撬动作用的赛道。
尤其应该关注:新的平台性技术的出现,因为这类技术能使整个产业升级到新的状态——这是红杉种子基金一直在寻找的方向。
过去这一波,包括基因编辑、合成生物、AI大数据、自动化机器人等等技术,是发生了平台型的演进的。
在这思路上,很多产品都可以再做一遍。
再做一遍的意思是,用新技术替代传统的方法(无论是植物提取还是化学合成等方法)。
一方面,这个产品有明确的应用领域了,也就是说有市场。不需要假设市场的存在。
另一方面,通过新方法去做一遍,有可能改变供给侧的结构。
因为一旦发现成本更低、产出质量更高的方法,有可能全球市场单一产品的供给会放大若干倍。
在生物技术的一些相关领域,供给是可以放大现有市场需求的。
毕竟成本越低、产出质量越高,可应用的场景也会越丰富。
2
早期项目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在生物技术领域,大部分公司处于比较早期的状态。
合成生物学这个赛道,最近的融资很火热,红杉也做了丰富的布局。
这给科学家、科技创业者营造了很好的资金环境。毕竟在资金的支持之下,梦想就可能变成现实。
但需要特别提个醒:
有些大学教授在科研院所搞了二十年、三十年的技术,很厉害,但把它变成产品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
不见得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就一定能做出一个优异的产品,或者做成一家成功的企业。
在一个早期项目中,非常需要教授、科研人员和公司的经营人员,包括生产制造相关领域的人员,进行密切合作。
同时,还要在发展过程中,引入那些利用新技术进行交叉研究的科研人员(比如IT研发者、数据科学家)。
在公司里能够把大家的长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早期项目的高效发展。
3
更多资本参与,赛道成功概率更高
合成生物和双碳、环保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这个赛道进行早期投资,不仅能够获得收益,也是利国利民的选择。
红杉种子基金也在找一些经济性比较好的合成生物技术产物,往这个方向去布局。
整体来说,基金对合成生物非常看好。希望把这个产业的上下游多看看,多去支持,也带动更多投资人能参与进来。
很多以前投TMT领域的投资人,对生物领域很不了解,不敢下手。
红杉希望鼓励大家有胆识来下场,让生物技术这个产业有更充裕的资金、更先进的管理模式参与进来,这样赛道成功的概率就更高了。
4
未来十年是生物技术的黄金上升期
我们处在行业早期阶段,也在复现国外一部分的技术发展路径。
从生物技术、生物经济具体到合成生物学,国家的发展周期会怎么样?
事实上,国内已经有不错的生物技术上市公司,现在是新的一波周期的开始。
这个周期除了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有很多外部的因素,促使周期往前发展。
比如说,双碳、环保、新能源的国家战略和布局,以及内外部的竞争等等,一定程度是有利于生物技术的行业发展的。
但是,还是要敬畏科技到产业化的过程,任何技术落地到大宗产品或者细分产品,最好保留8-10年的周期去验证。
从红杉早期基金的角度看,相信未来十年是生物技术的黄金上升期。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