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十三太保系列基金经理,差不多每年挖一批,这次是最认真的,前前后后花了近两个月时间酝酿,但成文仍显仓促。
看起来只有十三个人,实际上可能要看三百个基金经理,不可能每个人都研究得那么深入,特别新人公开信息又少。
那为什么要辛辛苦苦搞这个系列呢?投资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基民确实太卷了,业绩一出头规模立刻上来了。
每轮行情起来都会出来几个大神,但随着行情结束又泯然众人,后浪里面才是最有可能出王者的,老人里面的青铜能变白银就不错了,大多数都变成了黑铁。
天才很早就是了,不会等岁数大了才变天才的。这和投资成长股的逻辑差不多,在规模小的时候买入持有才赚大钱。
关于十三太保,可能会有质疑,为什么有些人不在里面呢?为什么这些人在里面呢?这是今天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十三太保排名不分先后,各种指标都太短期了,但这顺序也不是胡乱排的,而是按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从大到小排列。
为什么有些人不再里面?这是因为十三太保选基框架更加成熟,昆仑设计了三条有三条红杠,既有底线有有包容性。
第一,管理规模小于100亿。这个比较好理解,既然是寻找有潜力的,就不是明牌了,像周智硕、刘伟伟都被排除。
第二,管理年限小于两年,确实三年太长了,事实上本次十三太保管理时间200天的都有。比如说孟杰、杜聪、陈衍鹏。
第三,换手率小于5倍。这个标准实际放宽了许多,但由于这些都是新人,高点也正常,但超过了5倍那就有点夸张了。比如说陈韫中、夏云龙、王浩冰。
为什么这些人在里面呢?昆仑想说,这都是一个一个自下而上选的,看走眼也是很正常的,比较他们太素人了都。
其一,主流基金公司都看了,也优先在里面选了,但是工银嘉实银华等确实没选出来,新人补给上还是差了很多。
其二,对这些人管理基金以来的指标就行了比对,重点关注业绩、波动和最大回撤,这体现了基金经理的能力。
其三,对基金经理的言论和经历进行了研究,虽然是素人,那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体系,这主要靠他们观点的分享。
经历上倾向于选择名校毕业经历相对简单的,对有实业经验的基金经理要关注一下时间点。我们主要是选择新人后浪,不是因为他们管理基金时间短,而是因为他们年轻,配得上潜力新人王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