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继续下调,锁定长期收益势在必行”、“存款利率下降,我们的钱还能去哪儿?锁定利率的增额终身寿不香吗?”、“在一个不确定性在前的时代里,如何锁定确定性?”、“保额3.5%复利递增、一张保单可以照顾多代人、锁定长期收益……”
今年以来,每当遇到大额存单利率下调、存款利率下调,朋友圈的一些保险代理人都会刷屏一次增额终身寿险。
在从业五年的的保险经纪人肖妍看来,“保险产品的销售是有周期的,去年重疾新规,重疾就卖的火;4.025%的年金险叫停时,年金险就卖的火;现在利率下行,资管新规下,增额终身寿险是新生流量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上半年,90后的金融机构经理晓霞从肖妍手中购买了一款增额终身寿险,晓霞给出的购买理由是,“增额终身寿虽然利率不算特别高,但胜在锁定长期,而且是复利,取用也比较灵活自由。”她还把增额终身寿险和理财产品做了对比,“我每年缴费5万,缴费十年,实际利率大概是3.2%左右。买这款产品也并没有希冀完全扛通胀,因为现在也没有更好的理财产品。”
终身寿险是指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且保险期间为终身的人寿保险。终身寿险的保险金额可以在产品设计时预先设定,如每年增长一定比例或每年下降一定比例。所谓的“增额终身寿险”,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将保额设计为每年增长一定比例的终身寿险。这款产品是今年保险产品端口的“顶梁柱”和“流量王”,也是保险经纪人们今年着力最多的产品,亦是今年晓霞这类消费者们最关注的产品。
据《财经》记者多方了解,截至目前,有40多家保险公司将增额终身寿险当作主力产品,上半年某些中介平台的类似产品销售品类曾达到近百款。2019年至今,主流重疾险产品销售不断下滑,在资产保值增值和养老储蓄需求持续释放下,增额终身寿险从逐渐崭露头角到跃居为市场主力。
增额终身寿险真如宣传所言的极尽优势吗?
前不久,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曾在风险提示中强调,一些保险销售人员使用保险产品的分红率、结算利率等比率性指标,与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等其他金融产品收益率进行简单对比,给消费者造成误导,容易引发理赔争议或退保纠纷。中国精算师协会9月23日亦再次提示风险,警惕增额终身寿险误导宣传。
(图1:来源于网络)
虽然已跃居为市场主力险种,也受到诸多青睐,但关于增额终身寿险的争议一直不断。
晓霞一直对增额终身寿险青睐有加,在购买过程中,也曾和一直不看好这款产品的精算师好友发生过几轮争执。
晓霞购买的产品为五年交产品,年交10万元,保额为40多万元。晓霞精算师好友就她购买产品的保额、时间以及回报率提出了质疑。
精算师好友直接指出,“五年死亡、退保都拿不回累计所交保费。第7年末,才能回本,而且才有12000的“利息”。以此推算,七年保费的回报率是多少?“第5年以后现金价值高于保额,基本都是给付现金价值,都是自己保费积累的,这是死亡保险吗?这是终身储蓄保险,死亡时受益人领取的终身储蓄保险”。
精算师好友的观点是业内对于增额终身寿险质疑的缩影,一位业内资深总裁级人士评论,“这款产品已经被行业做成储蓄性产品,其实是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翻版。”
(图2:某寿险公司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保单)
面对质疑,晓霞也不甘示弱,从需求和收益率上进行了反驳。
“买增额终身寿的人本来也不是看重保额,要的就是现金价值,而且是至少打算持有10年以上,保障功能可以有健康险、定寿这些产品来满足。”“我自己测算过IRR,10年大概在2点多、20年能达到3点多,我们买增额终身寿的人,主要是平时自己也没有什么投资渠道和能力,就图个长期稳定,刚性兑付。我计划就是持有20年到30年退保,拿现金价值。”
晓霞是购买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里非常坚定的一派,据《财经》记者多方了解,除了晓霞这类坚定看好、准备长期持有的,也有把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当做理财来配置的消费者,在一些代理人的引导下,这类消费者着重看准的是产品的减保规则,通过减保操作,最终可以达到理财的效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有些消费者能够通过减保带来保本且高于银行存款、甚至高于银行理财的投资收益水平。
由上述围绕消费者对增额终身寿险的购买、看法和操作来看,目前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主要涉及的争议和需要警示的风险有三方面。
据中国精算师协会强调,一是 3.5%并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根据精算师协会的风险提示,保额增长和投资收益概念差别大,请予以警惕。
二是减保争议,增额终身寿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障,养老、储蓄功能较少。精算师协会亦提示,如果保险消费者想要购买保险产品来满足养老、储蓄需求,还是应当选择功能较为匹配,提供生存给付的年金保险或两全保险产品。在销售宣传中将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类比理财产品,忽略其保障功能,诱导保险消费者中途退保,不符合该类产品的设计初衷。
三是增额终身寿险并非“稳赚不赔”,终身寿险前期退保损失大。增额终身寿险并非“稳赚不赔”。保险消费者如果中途退保,可以领取保单的现金价值,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一般在前5年低于累计所交保费,之后才会逐渐超过累计所交保费。据不完全统计,若在投保后第1年退保,将会损失10%-60%的保费;若在第20年退保,收益约在2%-2.5%之间,请保险消费者注意是否与自身预期相符。
“虽然争议重重,但目前对于险企而言,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还是增额终身寿”,一位头部寿险集团精算定价经理告诉《财经》记者,“增额终身寿险的热度还是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近1年至2年仍会持续的火爆。”
2013年初,国内第一款增额终身寿险上市,作为引进者之一的永达理保险经纪公司某高层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将增额终身寿险引入之时,并未预料到会如此热门。增额终身寿险也并非在一开始就受到关注,应该是在4.025%年金险预产品停售后,经历了一个从慢热到爆火的过程。
数据上看,增额终身寿险正撑起保险产品上半年的“主力军”,风头已盖过了年金险。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0447.8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5%,增速由负转正。其中,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产品被认为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一位业内资深分析师分析,2019年后就开始“走红”的增额终身寿险,在寿险业转型低迷期,成为保费规模“解药”。同时,在全球经济下行、低利率长期存在大环境下,养老资产保值增值需求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伴随养老政策密集出台支持,增额终身寿险成为明星产品。
据中国保险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银行保险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2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增额终身寿贡献巨大,占据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七席。
截至目前,增额终身寿险已成为险企产品标配,据了解大部分销售量前5的险企中皆有增额终身寿险的身影,增额终身寿更是近年来银保渠道的主力产品。2022年以来,增额终身寿险还逐渐从银保渠道扩散至个险渠道。
除开始冲劲较猛的中小公司,目前头部险企亦在布局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据一位大型上市险企资深产品经理对《财经》介绍道,中国太保参与增额终身寿险较早,一直销售较好。目前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还未将增额终身寿险作为一个主力策略去实施,中国平安是今年4月上新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若其进一步提高参与增额终身寿险市场份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也将加大投入,头部险企将掀起参与增额终身寿险市场份额之争,增额终身寿险市场产品结构和份额也将迅速上升。
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6家上市险企主推保险产品共计21款,其中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均为5款,太平人寿为4款,平安人寿、友邦人寿仅为1款。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友邦人寿,其余5家上市险企2022年以来主推保险产品中均涉及增额终身寿险。
(图3:《财经》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天时、地利、人和”,《财经》记者走访的多位保险业内人士用这六个字来形容增额终身寿险火爆的原因,具体一方面是契合了消费者在大背景下的产品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在年金险熄火、重疾险销售下滑大背景下,保险机构亟待找到新的保费增长点。
上述头部寿险集团精算师对《财经》记者表示,增额终身寿险之所以销售火热,源于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两方面均有所需。消费者端,在目前降息、国际金融动荡的大环境下,消费者需要一类稳健、固定、可预期的投资,且有一定的灵活性,增额终身寿迎合了当下消费者需求。
对于资产传承的需求亦是增额终身寿险的火爆原因之一,一位银行系险企总精算师指出,增额终身寿险可平衡收益稳定性和资金灵活性,目前部分银行系险企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持续力很好,其火爆原因是满足了客户对于资产传承的需求,且增额终身寿险出单大多为大额保单。
但对标海外,该类产品在欧美市场并非主流产品。一位保险经纪公司高层对《财经》记者直言,国外的保险更姓“保”,投资理财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区隔比较明显,而在中国这其间是一个模糊地段。
从海外市场来看,海外成熟寿险市场通常以储蓄型养老年金+医疗保障产品为主,并没有增额终身寿险的身影。以全球最大的寿险市场美国为例,产品结构上是以年金险、健康险和传统寿险三足鼎立,亦无增额终身寿险。
上述永达理保险经纪公司高层对《财经》记者指出,台湾、日本增额终身寿险的发展历史比中国市场早15-20年,当时因为部分理财产品利率较低。为应对通胀,增额终身寿险推出来后,因收益较好且稳定,当时在两地销量皆较好。
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2版)后,多家公司的多款增额终身寿险出现下架,下架背后是产品的“利率倒挂”风险凸显。“利差损”是悬在增额终身寿险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也促使监管频频点名并规范增额终身寿险的过快发展。
早在2020年12月31日,银保监会在《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及监管报告报送有关问题的通报》中曾点名部分险企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设计问题。诸如,复星保德信、同方全球人寿和华泰人寿报送的某终身寿险,产品可灵活减保,且无比例限制,存在长险短做风险。
2022年1月29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中提及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问题,其中重点提及海保人寿、和泰人寿、横琴人寿、华贵人寿、信美相互人寿、小康人寿报送的11款增额终身寿险增额利率超过3.5%,易与产品定价利率混淆,存在噱头营销风险。
在《财经》记者走访的多位保险业内人士看来,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的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2版),对于规范增额终身寿险影响最大。该“负面清单”提及,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递增比例超过定价利率,存在严重误导隐患。增额终身寿险的减保比例设计不合理;加保设计存在变相突破定价利率风险。
一位头部寿险公司产品中层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市面上预定利率超过3.5%的增额终身寿险已经全部停售。早年间市场上经常以预定利率为嘘头给消费者误导,有效保额递增实际上较虚,这个值可以是2.5%、4.5%、在定价上均可以实现,但其实增额终身寿险永远看现金价值,其现价增速和定价利率相同,增速永远是接近3.5%。监管规范后,所有险企限价有效保额增速皆为3.5%,市场上在这方面的竞争由此划上终点。同时,在减保方面,每年不超过现价20%,限制该类产品大进大出。
一位保险经纪公司产品负责人分析,“负面清单”之后,增额终身寿险正在退烧、回归理性,在利率上亦有所下调,“负面清单”那波其实着力整治了长险短做这个风险点。针对长险短做风险,一位银行系险企业务部人士则表示,诸多险企将增额终身寿险当作短期销售目标,虽说是长期保障,但3年左右就鼓励客户退保,这对险企现金流和偿付能力充足率都会带来压力。
此外,就是业内一直讨论的“利差损”风险,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上述产品负责人亦提出质疑,“3.5%的利率能否守住?”
据一位头部寿险公司精算师分析,目前增额终身寿险真正需要治理的根源,不在于增额终身寿产品类型,而在于其产品设计跟定价上的一些畸形。增额终身寿价值率尚可,较长期年金险相比亦有优势,但该产品需要在性价比和风险适度情况下进行平衡。
“目前增额终身寿长期利率风险仍较大,其现价较高、纯储蓄、无杠杆,只能依赖利差盈利,如果未来长期利率走低,风险敞口将较大,对险企未来10年、20年后将是非常沉重的负担。”上述头部寿险公司精算师表示。
据业内传闻,未来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将下调至3%。上述永达理保险经纪公司高层指出,从中国台湾市场的增额终身寿险监管经验来看,其预定利率调降过三次。
基于目前增额终身寿存在的利差损隐患,未来监管对于增额终身寿险将如何规范,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监管目前不会对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一刀切”,不允许增额终身寿报备或者停止该产品销售,监管会对增额终身寿配套定价、形态设计、销售渠道管控等周边进行管控,以保证产品不会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