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 随着ETF规模不断扩容,券商做市业务也开始热闹起来。
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全市场共有742只上市ETF,合计规模1.49万亿元,均创近十年来新高。其中,沪市459只,规模达到1.17万亿元;深市277只,规模为0.32万亿元。
在流动性服务商方面,深交所名单显示,截至11月8日,深市基金市场共有流动性服务商21家,共为272只基金产品提供流动性服务。其中ETF产品258只,覆盖股票ETF(单市场、跨市场、跨境)、债券ETF、商品ETF、货币ETF等类型;另有基础设施基金8只、LOF产品2只。
【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深交所信息还显示,仅在进入11月份以来,就已有43只ETF发布公告,宣布新增流动性服务商。其中,海通证券“露脸”次数最多,成为共计38只ETF的新做市商,而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广发证券等头部券商均被提及,此外,方正证券等中型券商亦有参与布局。
有业内人士表示,流动性服务商可以改善ETF产品流动性,提升投资者的交易体验,并提升ETF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比如在股票ETF折溢价较大时,券商做市商可以在基金净值附近提供买卖交易单,降低折溢价幅度,投资者参与这类产品投资,就可以在净值附近交易,不会承担交易单较少很难成交,或者较大的折溢价带来的交易成本。
广发证券权益及衍生品投资部相关人士则向记者表示,目前ETF做市商只能通过股指期货、期权等工具来对冲做市业务的底仓风险,希望未来能参照科创板股票做市业务,允许ETF做市商参与融券业务,以更好地管理持仓风险。
改善ETF流动性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市场股票型ETF共有605只,年初至今日均成交额的中位数为1200万元左右,日均成交额超过1亿元的仅有约80只,占比不足15%。
对此,不少观点认为,大部分场内ETF目前仍缺乏流动性,主要是因为产品规模不大、持有人结构单一、相关板块市场机会较少、做市商不活跃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为改善ETF流动性问题,积极发展和完善做市商制度成为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相比股票做市,ETF的做市业务存在一些不同。
“ETF作为基础的衍生品,底层资产由一篮子股票构成,标的特性与股票有一定差异,因此其做市业务模式也有区别,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不同,股票的波动相对ETF更大,对风险管理有更高的要求;二是服务对象不同,ETF做市服务于公募基金与ETF投资者,在为ETF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助力公募基金做大做强中国的指数基金业务;股票做市主要服务于广大的股票投资者,做市商有义务缩小买卖价差、增加盘口深度,承担维护股票市场稳定的责任。”广发证券权益及衍生品投资部相关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
该人士还补充表示,在类似当下震荡的市场环境中,ETF做市会相对容易。如果市场呈现单边走势,做市难度也将增加。
“做市商持续为特定ETF提供买卖报价,当市场持续单边上涨或下跌时,做市商的挂单可能会被持续单方向成交,导致买卖不平衡,出现持仓过多(或不足)的情况,从而被迫在市场不利的情形下降低持仓(或补充持仓)。”该人士说。
目前,多家基金公司都在着手为旗下ETF寻求流动性服务商,从深交所11月数据来看,广发基金该月内就有10只ETF宣布新增做市商,此外,华夏基金、南方基金、银华基金等头部公募亦有不少于5只ETF发布同类公告。
龙头券商规模效应显著
随着ETF做市商服务逐渐开始市场竞争,龙头券商的优势也开始体现。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在深市服务产品数量上,中信证券共为164只基金提供做市服务,排在首位;方正证券紧随其后,共服务163只产品;第三则是华泰证券,共负责133只产品。除此之外,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等大型券商服务产品数量也均在百只以上。
“我们认为ETF做市业务前期需要较大人员、系统、资金等投入,存在较强的规模效应,呈现强者恒强的趋势,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从ETF产品的角度看,ETF产品构成较为复杂,涉及到一篮子股票、现金替代、现金差额、现金替代退补款和现金差额退补款等等,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ETF相关的业务;二是从做市的角度看,做市业务的正常开展需要完备的做市系统、柜台系统和具备一定经验的做市业务专家等,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前述广发证券权益及衍生品投资部相关人士对记者指出。
尽管如此,从方正证券的表现来看,中小券商在这一业务上依然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东海证券、国盛证券、粤开证券等中小券商也均有流动性服务商布局,此外,目前还有多家中型券商已在陆续申请基金做市资格。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券商申请做市资格,未来做市业务格局会更加多元化。对于特定做市标的,做市商数量增加,做市策略更丰富,产品的流动性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有利于整个市场的稳定和业务的发展。”广发证券人士称。
关键词: ETF大幅增加做市商 龙头券商规模效应显著 做市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