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时间放长一些,2021年前,中证医疗指数在疫情冲击下,2年多累计涨幅超过了220%。
一直到2021年7月份,开始走起了下坡路,这一走,就是10个月。
我们也都知道,如果亏了30%,需要涨42.8%才能回本,如果亏了40% 需要涨66.67%才能回本,如果亏了50%,需要涨100%才能回本。
那么,昨天的反弹是否意味着医疗已经跌到底了?从历史数据来看,回本又需要多久呢?
首先,这波下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集采的密集落地。从2019年12月份,第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算起,截至2022年2月份第七批药品集采工作开展,两年多时间一共组织了7轮带量集采。
5月25日收盘后,国办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了扩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要求,同时表示将开展一批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药品集采,能够让纳入医保名单的药品和器械价格大幅降低,对老百姓是件好事,但对于医药公司来说,利润会受影响出现下滑。
另一个,是高估值的压力。在过去的几年里,因为疫情、抱团等原因,医药板块一路上涨,个股和指数的估值也都水涨创高,然而高处不胜寒,市场终有回归理性的时候。
但随着持续的调整,医药医疗的估值已经接近2018年底部的位置,处于历史低位,集采的负面影响也在慢慢减弱。
关键词: 医疗板块 高值医用耗材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