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纳斯达克的上市钟声敲响,是Tims咖啡故事的续写,也是Tims再也输不起的新征程。
(资料图)
据悉,Tims于中国时间9月29日晚以股票代码“THCH”在纳斯达克开始进行交易,开盘报价5.87美元/股,截至10月7日美股收盘,Tims较前一交易日跌幅达10.22%,收盘价为4.48美元,总市值7.41亿美元。
不过,截至最新公布的数据,Tims尚未达成盈利。根据招股书显示,Tims于2019年-2021年间分别实现营收同比增长率为271.9%、203.4%。随之而来伴生的是同步增长的净亏损,净亏损分别为8782.8万元、1.43亿元和3.83亿元,且亏损程度呈不断扩大态势。
从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疯狂烧钱扩店获客初显成效,到资本也推不动的盈利能力开始寻求融资选择“捷径”组合上市,Tims的庞大咖啡体系早已经在每一个印着红色枫叶标识的“小红杯”入驻全国时构建完成,也终在咖啡赛道的火热下由腾讯、红杉资本共同助推下的Tims走到了国际化资本市场台前。
当纳斯达克的上市钟声敲响,“中国咖啡SPAC第一股”,是Tims咖啡故事的续写,也是Tims再也输不起的新征程。
从加拿大诞生的国民咖啡品牌Tims,其中国故事还要从背后的资本狂欢局说起。
追溯至2018年,Tims母公司RBI和笛卡尔资本集团合资成立Tims中国。到2019年2月,Tims的全球第4850家门店、也是中国首家门店入驻上海人民广场,Tims的咖啡野心开始蛰伏。
但Tims进入中国市场的首年便出师未捷身,加拿大的国民咖啡口碑在彼时瑞幸与星巴克打得火热下失去光环效应,2019年度净亏损为8782.8万元,至2020年6月爆出“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停牌,白热化的咖啡竞争似乎按下了暂停键,也给了Tims瞄准了市场需要新的能够与星巴克“抗衡”力量的平衡机会。
与此同时,在2020年5月,同样来自国外、且有近50家上海门店基础的Tims便获得了腾讯投资的首轮过亿独家融资,随即在2021年2月,腾讯继续加码增持,明星投资机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钟鼎资本也纷纷入局。至2021年12月,在获得一家非公开资管公司再度投资后,Tims宣布完成上市前的融资,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在TMIS进入中国市场3年后也就是截止2021年底,总共开出了390家咖啡门店。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Tims的市场扩展历程或许能用“时局造英雄”来概括。首先在进入时机上,已是踩着“巨人的肩膀”眺望,在2018年至2019年间的中国咖啡市场,线下渠道已有星巴克多年的布局使得咖啡饮品走进市场眼前,互联网通道也正由瑞幸咖啡打出“咖啡消费平权”实现消费者教育,在此基础上,由众多投资机构“砸钱”迎来Tims的良好市场开端,也借鉴到“巨人”的发展方式,线下扩店与线上互联网式营销的全渠道布局中国玩法,也是Tims的延续至今的商业运营模式。
但其实走到今天,由瑞幸开辟的互联网思维的纯“烧钱获客”商业模式仍然存在诸多诟病,瑞幸也由此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作用到Tims身上,则是在2019年至2021年营收分别为5725.7万元、2.1亿元和6.4亿元的不断增长下,仍然出现3年累计亏损超过6亿元的增收不增利窘境。
图片来自网络
或许也正因为连年亏损的情形,Tims在宣布冲刺美股上市时显得有些“急于求成”,一是在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中,主动调低股权对价即对应市场估值也下降近3亿美元,正常商业逻辑下,随着品牌的发展其估值也随之上升,体现品牌的不断上升趋势,但主动调低估值,这意味着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即用比前期更低的价格也能购入Tims的股权数量,未必不是给市场传达了别有意味的讯息。
二是宣布美股上市时,不同寻常的选择了「SPAC+PIPE」组合上市模式,即间接的“借壳上市”,通过SPAC具有已经创办好的壳公司作为基础,利用PIPE模式下,监管机构的审查较少相应减少上市流程和时间,得以同步完成并购重组,也变相实现美股上市。
Tims在连年亏损规模不断扩大趋势下,无论是主动“自降身价”,还是选择组合上市的捷径,或许,都将此前“重金打造”的咖啡“王国”急于融资的需求,已然呈现在市场眼前。
进入中国三年,Tims已然深谙贴合中国消费习惯的市场玩法,无论是线下门店设置还是线上商业运营,都已经凭借红色LOGO的“小红杯”设计联合打造出庞大的咖啡消费体系。
对外有效的市场布局和精准服务,是Tims线下门店的设置策略前提。Tims的门店布局目前基本以标准店红枫店为主、旗舰店金枫店与捷枫店Tims Go为辅,其中标准店作为常规门店模型,具有咖啡+轻食的双产品策略为主为消费者提供不仅是咖啡的局限消费领域,同时兼顾一定社交空间的消费场景,也在战略投资者腾讯的加持下,与其旗下QQ音乐、腾讯电竞进行联名,推出相应主题店和线上权益包,高贴近一二线城市的“年轻化”。
图片来自网络
旗舰店则侧重于品牌概念的传播,在独特的空间设计上体现品牌文化,打造出高端的消费场景作为品牌宣传的标杆形象;Tims Go则借鉴了瑞幸咖啡的即时消费,与麦德龙战略合作主攻外卖、外带对标咖啡教育初见成效下的刚性化需求提升。
对内打通的的数字化流量赋能,也使得Tims在快速扩张门店时,撬动了高成长态势的市场份额。Tims中国CEO卢永臣曾说过,“对Tims而言,最好的市场营销就是开店”,当Tims每开出一家线上门店,都能通过消费者在门店的扫码小程序下单转化为Tims咖啡体系中的新会员,在获取消费数据辅助新品迭代的同时也给予Tims新的流量入口。
如何通过线下门店的新增撬动线上私域的流量反哺,Tims也高效的利用了数字化运营概念。消费者通过门店进入线上咖啡社群后,线上社群将不定期推送新品信息、门店覆盖范围内的互动达成服务链接的社群建设,并通过消费者不同加入渠道及消费频率、产品喜好针对性推送差异化优惠券带动咖啡产品复购率的提升。Tims还瞄准消费群体的潜在增量推出“我的咖啡合伙人”的扩增存量玩法,多种方式邀请消费使老客新客获得优惠也让自身实现更低成本的获客途径。
图片来自网络
一系列的社群链路,达成了Tims目前的月复购率40%及至2021底时近600万的私域会员人数,但其实定价层级与产品竞争上还存在一定困境,咖啡价格定位上处于瑞幸与星巴克中间,比“快餐”咖啡有余,却比精品咖啡不足,这样一来,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将会流向瑞幸,而小资咖啡爱好者则被星巴克的品牌效应吸;产品端则由于实行双单品策略,其咖啡矩阵并无爆品形成市场效应,导致产品端的核心竞争力并不突出。
但毋庸置疑的是,Tims的庞大咖啡体系底层基础已构建,资本方无论是“砸钱”还是资源支持都已把Tims架上了咖啡赛道的高位,也逐渐走向了投身国内咖啡赛道的白热化竞争。
资本对Tims的重资押注,本就拥挤的国内咖啡市场随之进一步打响了战事升级。
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中国咖啡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达3817亿元,预计2022年达4856亿元。预计行业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行业的高度景气之下,伴随的是处于赛道上起跑或领跑的咖啡品牌们加剧内卷竞争。新兴咖啡品牌们不乏资本的助推,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进入2022年来,咖啡赛道发生的融资事件超过20起,其中不乏咖啡之翼、Seesaw coffee等明星项目。
图片来自网络
延续疯狂扩店抢占市场策略的有咖啡巨头星巴克,据其前段时间投资者交流会上,星巴克全球执行副总裁、星巴克中国董事长王静瑛对投资者们表示,截至2022财年星巴克中国总共有近6000家门店,注册会员数达到8500万人,预计至2025年将注册会员数扩大至1.7亿人,门店数将扩增至9000家。
在花式营销上,国内咖啡品牌方则让跨界合作成为了多维度的品牌联动。NOWWA诺瓦咖啡瞄准早餐场景,携手成都中式面点品牌李与白推出限定中西结合式早餐套餐,利用中国市场的早餐习惯潜移默化对消费者实现咖啡教育;奢侈品牌LV与Manner联名推出秀场定制咖啡,通过高奢与相对平价的咖啡元素融合,Manner被赋予了无限上沿的品牌属性,而LV扩展了亲民的品牌探索,不同圈层及领域的消费者通过交互联系,形成互补共赢的品牌认知塑造。
而蜜雪冰城、麦咖啡等定位中低端的咖啡品牌们,掀起了第三赛场的咖啡下乡风潮。凭借蜜雪冰城全国已布局超2万家门店的成熟供应链体系,旗下毫无资本进场的幸运咖已然在国内突破了200家门店,主攻底线城市的校园、商业街等高人流场景,利用以往咖啡局限于小资的中高端饮品与打下价格下限的反差价格策略,均价不超10元的定价迅速抢占“小镇青年”们与入门级爱好者的咖啡需求及咖啡初体验。
无论是高端的星巴克还是中档的NOWWA诺瓦咖啡、Manner,亦或是幸运咖,都已将咖啡市场的不同层级消费者“收入囊中”,面对庞大的竞争玩家,Tims一旦在某一环节掉队,等待的将会是无比严苛的市场淘汰,而三年间砸钱扩店几乎每3天就开出一家线下门店的Tims,也将再难以到达曾放出“2026年增加到2750家门店”的壮志豪言。
图片来自网络
结语:
超千店的战略计划是雄心壮志也是压力,从目前市场竞争格局看来,Tims成功上市后如能借助资本的力量与资源协同,在互联网打法后过渡到凭借差异化竞争等衍生出更多发展可能性,方能撬动万亿的咖啡大市场。
相反面,承载着众多资本目光与市场期许,近400家门店与近亿人数的线上会员,压在Tims身上也是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