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商迪安
(资料图)
2022年,中国平安正在迎来一轮价值回归。
8月23日,平安集团披露了2022年中报业绩。总体来看,即便面对外界的逆风因素,平安的业绩依然稳步上行。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平安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53.4亿元,同比增长4.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73亿元,同比增长3.9%
伴随这份双增长的成绩单公布,平安集团再度宣布品牌升级。早在2002年,平安首次提出“专业·价值”的品牌标语,此后,这一品牌标语先后呈现“保险•银行•投资”及“金融•科技”等元素,但“专业·价值”的底蕴却未曾改变,2022年,平安重新启用这一标语并回归品牌初衷。
对此,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中报中表示,此次品牌标识变化,既是回归、传承,更是升级、焕新;这既是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更是品牌文化历程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品牌固本焕新背后,平安正在用业绩为这一转变进行新的注解。
2022年上半年逆风增长 平安归母净利润超600亿
对于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平安集团联席CEO、CFO官姚波用3个关键词总结:稳健增长、持续回报、改革创新。
反应在数据上,“稳健增长”贯穿中报始末。2022年上半年,平安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53.4亿元,同比增长4.3%;年化营运净资产收益率ROE达20.4%;净利润716.7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73亿元,同比增长3.9%。
“面对极具挑战性的外部环境,财务数据的增长来之不易”,姚波表示,2022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新冠病毒继续肆虐,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不确定性,中国平安的稳健增长得益于综合金融模式和科技赋能。
从业务结构来看,2022年上半年,综合金融、财产保险、银行业务、医疗服务板块均不乏亮点。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个人客户数超2.25亿,较年初增长1.5%,客均合同数稳步增长至2.95个,较年初增长1.4%,个人客户的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升,近40%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2022年上半年,团体业务对公渠道综合金融保费规模同比增长7.0%。
与综合金融服务表现相当的还有财产保险业务。2022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467.9亿元,同比增长10.1%;综合成本率97.3%。平安产险在行业内首创车险理赔视频查勘,平均耗时仅需5分钟。2022年上半年,平安产险车险一小时内赔付案件量占比达92.9%。
与此同时,银行业务也是“稳”字当头。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20.22亿元,同比增长8.7%;净利润220.88亿元,同比增长25.6%。更重要的是,整体资产质量仍然在线。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02%,较年初基本持平,拨备覆盖率为290.06%。
此外,金融与医疗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总计2.25亿,其中,超64%的客户同时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客均合同数约3.39个,客均AUM约5.29万元。
科技创新方面,截至6月末,平安集团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4674项,累计达43094项,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金融科技和数字医疗业务领域的专利申请数排名均为全球第一位。
在服务小微企业层面,陆金所控股持续推进战略转型,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6.04亿元,同比增长8.4%,报告期内,净利润为81.88亿元,同比下降16.2%。根据官方披露,2022年上半年,陆金所累计帮助近16万名小微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服务规模达582亿。
2022年上半年,金融壹账通经营业绩持续改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金融壹账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4%至21.53亿元,其中,优质客户数同比增加21家至134家。
对于下半年的业绩前景,姚波表示,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平安集团仍会坚持“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驱动战略,并通过运营层面的降本增效,确保全年业绩有较好表现。
寿险改革红利显现 平安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作为综合金融巨头,平安集团在过去20余年的进化过程中,已经逐渐从规模驱动的粗放式发展,转向效率驱动的内涵式增长,而隐藏在600亿利润背后的则是平安打造的改革驱动器。伴随宏观形势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平安依托于这一内生动力,第二增长曲线已经悄然显现。
对比平安集团各板块成绩单,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改革成效显著。2022年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589.93亿元,同比增长17.4%,与此同时,平安寿险持续推动队伍高质量转型,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9%,人均月收入7,957元,同比增长35.1%。
纵观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改革成果,渠道和产品无疑是平安的重头戏。比如,在渠道端,平安集团持续推行代理人“三高”素质转型,实施分层精细化管理,推动队伍结构优化。
截至2022年6月末,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钻石队伍能力持续提升,人均首年保费是整体队伍的4.7倍,顶尖绩优人数同比增长7.7%。
在产品端,平安集团依托于医疗健康生态圈,推出“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等产品及服务,并不断优化服务体验,进一步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作为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改革的重要支撑,平安旗下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也在同步推进。
2022年上半年,平安集团逐渐步入收获期,健康险保费收入超700亿。此外,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覆盖率达到100%,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0.8万家,平安智慧医疗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超5.5万家医疗机构,赋能超142万名医生。
事实上,对于医疗健康板块,平安集团一直试图将成符合中国需要、有平安特色的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按照这个模式,平安集团将代表支付方,整合与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相关的市场供应方,为客户提供覆盖全场景的会员服务模式与高性价比的服务内容。
今年3月,围绕这一服务目标,平安寿险再进一步,开始推行首创的居家养老服务,并推出整合多场景服务的专业解决方案,其中,包括1个智能助手、1个专属管家携手N个专家顾问,7x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服务,截至目前,这一服务已经覆盖全国32个城市。
作为“管理式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上半年,平安健康实现营业收入28.28亿元。过去一年,平安健康累计付费用户超过4000万。截至6月末,平安健康自有医疗团队与外部签约医生的人数近4.9万人,已签约了超1500位名医,并建立了7个专病中心。
不过,医疗服务改革离不开科技创新。反映到平安集团的医疗服务改革价值链中,科技创新俨然已成为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2022年上半年,平安集团AI坐席服务量约12.5亿次,约占平安客服总量的83%,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约1769亿,约占总体销售规模的43.1%。
对此,马明哲曾表示,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企业经营和品牌塑造同样如此,一个公司想要铸就长青基业、构建百年品牌,就务必凝聚共识、抵御重压、竞争创新,力争与时代同行、与客户同在。
重塑文化底座 百年平安的三大抓手
如果说稳健增长的业绩、持续回报利润、改革创新的成果均是平安转型的显性成绩,那么,历久弥新的文化内核则是驱动平安基业长青的价值底座,伴随品牌固本换新,“专业·价值”的意义进一步凸显。
对此,马明哲表示,平安的“改革创新”理念又与其“专业·价值”的文化交相辉映。依托于这一品牌取向,平安需要基于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刻洞察,并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领先卓越的行业标准、用心极致的服务体验,完成对用户、员工、股东、社会的四重责任。
这是一个百年品牌的自我修养。为实现“百年品牌”的长远目标,中国平安致力于成为客户身边最专业的金融顾问、最专业的家庭医生、最专业的养老管家。围绕“买房买车买保险、投资储蓄信用卡、健康医疗加养老”九大服务场景,实现日常生活服务与金融服务无缝衔接。
不过,“百年品牌”的构建离不开国家信赖、国民首选、与时俱进三大支点。
作为一个社会友好型的公司,中国平安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参与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据了解,截至6月末,平安绿色投融资规模达2493.55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达1617.35亿元。2022年上半年,平安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产品原保险保费收入规模达到769.71亿元。
伴随绿色发展属性的凸显,平安也在持续推进“三村工程”, 并创新开展保险、金融和医疗健康“三下乡”项目,试图将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6月末,平安集团累计提供给边远地区的产业帮扶资金接近500亿元,升级智慧乡村诊所及乡村小学各1000余所。
与此同时,平安通过“专业·价值”服务,践行 “让生活更简单”的用户承诺。从2012年作出这一服务承诺以来,中国平安便倾力打造“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One Ping An”生态版图,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一站服务”,解决全方位、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此外,与时俱进更是平安集团品牌焕新的内核所在。过去20年,平安集团前后经历了5次品牌标识的演变,先后在品牌标识中呈现了“专业·价值”“保险、银行、投资”及“金融·科技”等品牌元素,不过,元素变更并不影响平安内核,“专业·价值”的底蕴始终未曾动摇。
事实上,由“金融·科技”变更为“专业·价值”并不意味着平安放弃科技进化,而是科技已经融入到平安的所有业务单元和数字化全流程中,演变成一种更隐性的存在。不过,正如科技强大的渗透力一样,文化也需要渗透到企业日常的言行,最终才能奠定基业长青的根基。